首页
神秘的村庄
书架
书页 | 目录
加书签

第1章遥远的记忆,美丽的村…
4044字

很久以前,就有这个村子的记忆。村子的入口,有一棵大槐树,大约有几搂粗。槐树的树荫有半亩地大。村子的入口是灰渣子路,路的两旁都是杏林。这是我儿时村子的记忆。也是我一直抹不去的记忆。离开村子已经三十多年了,我当年离开村子,大约是十二三岁的光景。不知道为了什么,父亲要搬家,我们一家人都要离开这个地方。我和小伙伴们不舍得分离,那时候,我们还哭了很久。后来就来到了城市里生活了,再后来就参加了工作。忙碌的时候,已经把过去的村庄忘记了。村里里很多老屋,那些老屋是很古老的建筑。飞檐吊廊,古色古香,一家连着一家。村子里有一条小河,小河把村子隔开。西边是非常气派的建筑,东边是大部分的土坯房子。东边的房子很有特色,很像有两翼的飞机。我们叫做飞机房子。小河水常年的流淌,河水清辙见底。从村子里流淌过去一直流向很远的地方。小河水通着黄河,但是非常的清。河里有很多鲤鱼,村子里每年都要在河里捕鱼。大家把渔网放到小河里,大人们在河里拉着渔网,小孩子们在河岸上为大人加油。妇女们嬉笑着在岸上纳鞋底。捕鱼是在夏季,我们都光着屁股,成群地看着那些被网上的鱼,非常欢快的雀跃着。

村西边的人姓赵,村东边的人姓李。这个村子叫赵李村。我们这里管姓赵的叫做赵村,姓李的叫做李村。赵村的叫李村的是扎拉外,李村的叫赵村为扎拉里。为什么这么叫,大家不知道。只知道赵姓人家是清朝的进士,当过巡抚大员。后来来到家里,把村里姓赵的人家房子盖了起来,家家相连接,户户相通,老赵家花了多少银子,大家说不清楚。但是这个赵村就成了当时最富裕的村子。赵村的灰渣路也是那时候修的。李村没有出大官。李村人为赵村人打工,是赵村的佣人。据说原来没有李村人,姓李的长工来到赵村后,在河东盖了几间破草房,就这样繁衍后代,形成了这个村子。解放后,政府把赵村和李村联合在一起,成立了一个行政村,就把这两个村子叫做赵李村。

其实在我的记忆里,无论是赵村还是李村,两个村子里的人都很穷。大家吃的都是粗粮。我们两个村的孩子都在一个学校里上学。这个学校是赵李联合学校。联合学校就在村子的东边,东边靠着防洪大堤。小时候觉得那个大堤特别的雄伟,似乎是一条非常威严的高山。大堤绵延不断,一直朝着濮阳通去。

我记忆中赵李村非常美丽,赵村美丽的房子,李村绵延的大堤。我们非常喜欢大堤。大堤不但很高,上边还有很多的大树,有从没有见过的法国梧桐树,还有紫槐树。我们觉得非常好玩的是那年发大水,黄河水已经涨到了大堤的上边,几乎要漫出大堤。来了好多的部队,那些当兵的都很精神,开着绿色的卡车。还有很多快艇,在水面上急速前进。我们都在大堤上飞跑。大堤东边的高粱只露出红色的穗子。黄色的大水打着水漂,里边还有漂着的西瓜。我们都在上边跟着西瓜跑,希望看到它究竟漂到什么地方。

黄河水很快退去了,跟着退去的还有那些当兵的。我们学校里已经成为他们的指挥部。他们离开了,我们觉得很遗憾。我们埋怨黄河水为什么那么快就退回去。这是我们见到的最壮观的场面。人山人海的都到大地上,大家都和洪水斗争。我们也拉着一些树枝往开了口子的地方扔,很刺激的。随着黄河水的退去,一切都没有了。

美丽的赵李村有很多有趣的往事,在我的脑子里一直挥之不去。往往在梦里的时候,还会回到那个地方。雄伟的大槐树,槐树地下的是板凳。槐树底下的大石碾,村里最俊俏的媳妇在小卖铺里和人们打情骂俏。还有那个山羊胡子老头,在老槐树下吸着水烟袋。那只水烟袋是红铜做的,很大很大,他抱在怀里,用石镰打火点烟。他的胡子很长,雪白雪白的。有人称他为山羊胡子,有人称他为先生。他是村里有名的大先生。大先生是村里的古董,大家知道他是晚清的秀才,也就是一任秀才,没有当过官,只是后来教书,在赵村办了一个私塾。赵村的人都是他的学生。李村的人大部分也是他的学生。他教书也不收什么钱,他自己家有几亩水浇田。他让学生为自己种田。无论贫富,只要是到了他的私塾里,都可以读书。所以大家称他为大先生。大先生的学生有很多有才能的人,有的当了将军,不过是国民党的将军,也有的当了八路军的干部。

我的记忆里。大先生就是一个单身老头。他非常的幽默,也会看风水。我记得大先生怎么看风水。谁家的人死了,把大先生叫过去,在一块地里找出大先生认为最好地气的地方。还有一个罗盘。我们觉得那个罗盘最神秘。我们很想看看究竟,但是大先生从不让我们看到罗盘上的东西。我们觉得大先生的罗盘里的学问特别大。

大先生平时没有事情做,自己扛着一个罗头,到处去捡粪。大先生不去生产队干活。大家知道他年龄大了。他到底多大年龄,我们不知道。我们觉得大先生有好几百岁。那时候我们就是这样认为的。他不是生产队的人,他不拿工分,分东西的时候,自然没有大先生的份。可是当大家分东西的时候,大先生还是要去的。我记得很清楚,大家都会给大先生一些。你给一些,我给一些,大先生照样拿着大家给的东西回到他自己那房子里。

大先生的房子也是和大家连子一起的老屋,但是大先生的门上有八卦图。我们看到这个图像,觉得非常的好玩。我们几个小孩喜欢到大先生那里玩耍。大先生也喜欢我们到他你那里去。他给我们讲了很多故事,什么白猿偷桃,还有齐天大圣。最有意思的就是那个九头怪鸟的故事。我们听了又听,一点也不觉得俗气。我们那时候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宝葫芦,我们可以想吃什么都有什么。

儿时的伙伴是最美好的记忆,他们是我老屋里最要好的朋友。我们在一起上学,在一起上地割草。我们那时候有两种工作,一种是要上学,另一种就是到地里去,大人交给我们的任务是割草。我们割草也是换工分,因为生产队的牲口需要入冬的草料,我们这些孩子都到地里割草。后来,家家都养了小兔和小羊,自然也需要割草喂他们。可是最重要的是,到了地里,我们可以填饱肚子。我们那时候是吃不饱肚子的。我们就结伙到地里去,不是扒红薯就是偷花生。最有趣的就是偷甜瓜和西瓜。我们偷瓜是有组织的,有人负责望风,有人需要吸引看瓜人的注意。我们往往需要五六个人。需要望风的没有刺激,最刺激的就是偷瓜的实施者。他们爬着进入瓜地,尽量不让那些老头知道。他们爬到地里,就可以捡最甜的瓜偷了。有接应的,有吸引看瓜人注意的。吸引者必须把看瓜人吸引走,这也是非常刺激的任务,故意暴露自己,让看瓜人追赶自己,这也叫做声东击西,把人引走,然后再下去偷瓜。往往他们追赶那些虚晃一枪的人的时候瓜地里已经被抢劫了。我们会在一个树林里分享我们的省里果实。

这时候大先生往往会来到现场,我们就把我们的省里果实分给大先生一份。我们把熟透了的香瓜分给大先生。大先生非常满足地把分给自己那份吃掉了。

相对于偷瓜,扒红薯就没有危险性了。我们每天都要扒红薯的。我们把拔出的红薯拿到河岸上,靠着河岸,刨出一个个小窑洞来,把泥土团成泥图案,然后找来干柴,把泥团烧的通红,把红薯放到这些泥团中间,然后把土窑洞打塌,让红薯焖在里边。这样过了一个小时,再来扒出红薯,这时的红薯已经焖熟,我们分享着这又热又香的焖红薯来。我们这些行为大部分是背着父母的,也是饥饿所逼,不得已的办法。乡村里的孩子都有这种经历,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经历。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局限,让我们养成了调皮捣蛋的习性。

最有趣的是那时候的文化生活,我们都到堰北看电影。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电影。村子里演不起电影,只有堰北驻军才能够看电影。驻军每星期天都要演电影。我们十里八村的人都到那里看电影。小伙伴们和大人一起去看,我们离堰北整整有十里地。吃过晚饭,我们都聚集在小桥上,赵村和李村的孩子们都到那里等着。往往集结很多人,有男有女。大家好似去参加什么大型的活动。看电影是唯一的文艺娱乐活动。许多的年轻人都是在看电影认识的,他们也许把那个场合当成谈恋爱的地方。但是本村的男人们负责保护自己村的姑娘们,也是非常严格的,大家泾渭分明,虽然是男女混杂,很少出事。

还有最热闹的是村里的社戏,这是每年一次的社戏。虽然是那个年代,还是没有间断。每年的社戏都是在大槐树的西边举行,那里是生产队的场地。大家都在那里打场。场地很大,几个生产队的场地都在那里。我们村和外村不同的地方就是这里。场地非常大,就像是我们的广场。据说这个场地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在这里打场,年年丰收。可是那个时代,也没有见过怎么丰收,每年见的粮食还是不够吃,年年都拿着购粮证去粮所卖粮食。这是我最难忘的记忆。

我们家住在李村,李村的房子是土坯房子,和赵村的房子比起来,显得非常的寒酸。村子里非常荒凉,但是我们村里和西村不同的是,我们的房前房后都种着杏树。杏树是我们村的一个亮点。除了杏树还有桃树和李子树,梨树,每到春季,我们家的房前房后都是花的海洋。美丽的花相继开放,把我们的村子变得非常美丽。到了春节,没有了荒凉,到处是生机。土坯房也没有了破败的样子了。到了夏季,红杏开始熟透了,家家户户都有杏树,家家户户都可以吃到熟杏了。软软的杏儿又酸又甜,是我们村的美食。我们会给赵村人送一些去,和赵村的孩子在一起玩耍。

我最要好的伙伴是真元,他是赵姓的一个孩子。他的父亲是支书,他的哥哥当兵。他有哥哥的红五星。那是最只得炫耀的。他还有哥哥的军帽,那是正宗的军帽。我们和他玩感到自豪。他是赵家人的骄傲。他是我们班的班长,他长得虎头虎脑的,家里也很殷实。在我们赵李村,没有比真元家里富裕的了。我们在一起,真元会拿给我们馒头,那时候的馒头是最好的礼品。我们这些孩子,只有到了春节才能吃到白馒头,可是真元家平时就能吃到。

真元有个姐姐叫香菊。我记得香菊那时候有十八九岁,在公社的广播站上班。香菊有一辆飞鸽牌自行车,那是我们赵李村唯一的一辆自行车。自行车每天都擦得发亮,她骑着车子到公社去,让大家非常羡慕。我记得香菊长得非常白净,留着一个黑溜溜的大辫子。她喜欢穿一身绿军装。绿军装穿在香菊的身上,非常的漂亮。

我们每天都可以听到香菊甜美的声音,因为我们每家都装了小广播。小广播就安在家门口。除了每天听到样板戏外,还可以听到香菊的声音。香菊的美丽和漂亮是我们公社出名的。大家都把香菊当成自己的偶像。

【推荐阅读】 一个死相凄惨的千年女尸,被考古人员挖出后,仍然冤魂未散。当天晚上便将考古实习生刘云送到了唐朝...... 点击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