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勤俭是个人和民族繁荣的健康之道
“并非我的拥有,而是我的所做所为造就了我的人生。王国。”
卡莱尔。
“卓有成效的勤俭是使一个民族富强的唯一资本,它产生民族的繁荣和健康。所罗门说过,所有的劳动皆有益处。政治经济学在这个问题上的说教多么荒唐可笑啊!”
塞缪尔?兰恩。
“通过农夫的劳动!工匠的技艺和辛勤的汗水!商人的冒险和交易,上帝把人世间美好的东西用来满足大自然的需要……懒惰的家伙如同长眠地下的死人,对世界的变化和需求置若罔闻;他活着只是为了打发时光和啃掉大地上生长的果实;像一个寄生虫或一条狼,当其生命终结时他就死亡并消失,在此期间他根本就没有做过任何有益之事。”
杰勒米?泰勒。
为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我们争分夺秒地建设。
我们的今天和昨天。
就是我们建成高楼大厦的材料。
朗费罗。
1。勤俭是财富之源。
勤俭是是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和结晶,它并不是人一生来就具备的。勤俭绝不仅仅只意味着金钱的节约,因为早在金钱产生之前,勤俭就作为一种习惯而存在了。因为勤俭首先是一种文明的产物,当人们开始意识到不仅要为当前的食宿操心而且还有必要为未来的生活做些适当准备的时候,勤俭习性就开始形成了。保持勤俭就需要对生活要精打细算,对一切花销都要保持克制和谨慎。也唯有如此,才能把家务管理得有条有理,从而避免家庭生活成为一团乱麻。
诚然,通过勤俭可以积累财富,但是勤俭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因此要使家庭幸福,除了保持勤俭之外,还必须要学会创造财富。无论对于一个家庭还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如此。创造财富和保持勤俭就像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对于个人和民族的繁荣来说都必不可少。如果说创造财富和促进个人的幸福生活需要依靠个体经济学的话,那么创造和扩大国家和社会的财富则有赖于政治经济学。
从财富的源泉来说,无论个人财富还是公共财富都是由劳动所创造的,而且公共财富也离不开个人财富,他们有着共同的渊源。从财富的增加方式来看,两者都可以通过储蓄和积累而得以保存,而且还可以通过持之以恒的勤俭习惯而使财富得以不断增长。从个人的角度说,节俭正是个人积累了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过上幸福生活和社会安定团结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反之,也正是挥霍浪费的恶习导致了个人生活的困顿,从而最终阻碍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并使国家走向贫困。由此也可以说,勤俭节约正是每个社会都应该感激的恩人,因为它能够促使社会走向繁荣;而任何挥霍浪费都是社会的公敌,因为它必将导致社会走向毁灭。
正因为如此,人人都必须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是毋庸置疑的,勤俭节约应该成为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履行的义务。理论上必然如此,但是在实践中它又总是涉及一些其他的问题并产生诸多争论,例如在政治经济学中就会出现诸如有关资本的分配!财产的积累!税率的高低以及济贫法等相关问题的争论,因为勤俭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尽管这类问题都和勤俭问题相关,但它们都不是我们在这里要谈论的主题,因此我们并不打算在这些领域多费笔墨。因为单单是个人节俭这个主题内容就足以需要我们通过整本书来论述了。
作为一种美德,个人的勤俭对于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但是节俭的品性却并不是以一种人类本能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必须要靠榜样的示范!经验的积累以及外在的刺激和自身努力等综合作用才能逐渐养成。也可以说它是个人才智和教育引导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使人们变得明智,正是让人们变得节俭的最好方法。也只有当人们在生活中学会深谋远虑地做长远打算之后,节俭的习惯和品德才会深刻地印在他们心里并转化为现实行动。
勤俭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它需要首先克服人身上的一些落后的本能和欲望。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挥霍浪费可能比勤俭节约俭更加符合人的天性。在远古的野蛮时代人们既不懂也没有条件节俭,那时候人们的活动更多只是由本能所驱使,生活基本也只听命于造物主的安排。他们甚至没有关于未来的意识,更别论什么远见了。史前人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山洞里或长满了灌木的丛林洼地就是他们的生活场所,在没有学会用石块杀死动物之前。他们就仅靠在海边捡水生贝壳动物或在森林里采集的各种果子为生。偶尔的捕猎也不是采用守株待兔式就是碰运气地在动物后面跟踪追击,其收获可想而知。后来人类学会把石块制成工具甚至做成箭头和长矛的枪尖等,在这些简单的工具的帮助下,人们终于能更快地杀死鸟类和其他动物了,并且也逐渐能够获取到更多的食物了,由此人类也开始步入文明时代。随着物品的逐渐丰富,勤俭的习惯也开始慢慢形成。
农业的形成以及相关工具的改进无疑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巨大进步。最早的野蛮人只是过着渔猎的生活,他们对农业还一无所知。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不仅学会了把采集到的植物果实作为食物,而且还学会了把其中的一部分节省下来以备来年之用。这就产生了勤俭习性的最初萌芽。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利用这些果实来增加和储备食物,最初的农业就这样诞生了,再加上晚近的时候矿物的发现以及火得广泛应用,从而矿物被冶炼成金属制造成新的工具,人类的生产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从而也就为勤俭习惯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此以后,在不断改善的生活的激励下,人们也可以更加刻苦耐劳并且不知疲倦开掘自己的文明进程,从而也广泛地培养起了人性之中的诸多宝贵精神和优秀品质。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今天也依然得益于人类祖先的有益劳动及其所积累的成果,他们学会了开垦土地种植谷物从而开始了农业文明;他们发明了各种工具和织物,不断制造和改进工具从而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发展,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了艺术和科学从而为后代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使人类不断摆脱野蛮的习性而迈向更高的文明。而我们今天的一切追根溯源可以说都是建立在先人们这些巨大的劳动果实基础上的。勤劳曾是他们最可贵的品格和最有力的生存武器,我们要想从中继续受益,就必须继承这一良好传统培养节俭的品格和保持勤劳的习惯。
2。勤俭需要付出劳动。
人过留声,雁过留恒。事实也证明,任何美好的事情都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完全消失的,而会在历史上留下其永恒的光辉照耀着后代。那些人类的先人们虽然早已长眠于地下,但他们却永远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醒我们:生活来之不易,必须好好珍惜。传说中早已消失了很久的尼尼微古城!巴比伦塔!特洛伊古城等等这些建筑,以及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直到今天依然令人起敬的雕刻手工艺术和技能,早已作为永恒的劳动成果凝结在大自然怀抱中。这些有用的劳动成果及其遗迹不仅永远不会丢失,而且会永远警示和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个人即使无法立刻从中受益,也会从其对整个人类的福祉中获得裨益。
历史总是不断进步,人类的创造也从未停息,因此我们的财富总是在不断增加。虽然今天先人们遗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已经不再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在我们天生继承的权利中也总是包需要某些更加不朽的东西,因此这些汇聚了人类技能和先辈的劳动中最有价值的成果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并需要我们继续传承下去。这就需要通过学习!通过教育和榜样示范的方式,从而使艺术和手工艺!机器设备和材料的知识继续得以保存和传承。子承父业!代代相传,从而一代一代地为人类财富的积累增添宝贵遗产。人类文明的发展演进也正是这样进行的。因此,从父辈们的劳动成果中继承和发扬那些最有益的东西,不仅是每个人的天然权利,更是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使命。同时也只有在劳动中,我们才能享受这种权利并且完成使命。所以所有的人都应当参加劳动,无论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必须投入到工作中去。因为如果没有工作,生活就会失去意义,人们就会退化成为一种道德麻木状态的动物。
实践也证明,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改变世界,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使那些弱者得到真正的帮助,才能是那些困扰社会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当然这里所说的劳动绝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还包括诉讼活动!审判工作!企业管理!慈善活动!传播真理和文明的活动!解除病人痛苦救济穷人的工作等更高更重要的工作。唯有通过劳动,人们才能真正自立,并且保持一颗高贵的心灵。正如巴娄所说:“一个高贵的心灵,不屑于像懒鬼一样靠别人的劳动而生活;像寄生虫一样靠偷食公共粮仓里的粮食而生存;或像鲨鱼一样靠捕食弱小鱼类而生存;相反,他会尽最大努力去履行自己的义务,去关心爱护别人,对社会奉献自己的慈爱和力量;因为从君王的统治到庄稼汉的手工劳动,任何一种工作若想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和美好的信誉,都不得不付出许多的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或同时都要付出。”
3。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劳动却是我们生存的手段。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营养和温暖,劳动却孕育了我们的生命力。通过劳动人们不仅向大自然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存资料,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乐趣。大自然时刻与我们同在。我们耕种的土地由她提供,我们播种在地里的种子乃至我们采撷的果实无一不是拜她所赐。她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资源,通过人类辛勤劳作我们使自己衣食无忧。在生命同大自然不断的冲突与合作之中,我们忽然发现,原来曾被我们所诅咒的劳动如今早已变成了上帝给予人类的赐福。更不应该忘记的是,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每一个人的所吃的穿的住的和用的,没有一样不是通过劳动得来的。离开劳动,人们将一无所有。
正如那句名谚所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任何财富都源自于劳动创造。相互合作和共同劳动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也是一切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基础。我们必不可少的食物和原料离不开农民们的辛勤耕耘;我们所穿的衣服和所住的房子要靠纺织工人和建筑工人们辛苦劳作,我们使用的一切工具都离不开劳动者的技巧和才智。总而言之一句话,整个人类的生活条件正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工作所创造的。任何正当的劳动和劳动者都不应该收到任何方式的鄙视或蔑视。但那些为卑鄙下流的事情服务的劳动和技能却会使令人蒙羞,而反对或拒绝劳动则足以使任何名声和荣誉都失色。因为拒绝劳动或反对劳动,就意味着以死亡威胁人类。正因为如此,就连伟大的圣保罗也明确指出:“不劳动者不得食。”而且这位传道士也确实从来没有给任何人增加过负担,而是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劳动使自己获得了尊荣。下面这个几乎众所周知的事例也足以说明劳动的光荣和宝贵。
从前有一个老农夫,他有三个儿子,但不幸的是这三个儿子一直都懒惰成性游手好闲。当他躺在临终床上时,他把自己的3个懒惰儿子叫到身边,说有一个重要的秘密要告诉他们。老人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孩子,在我留给你们的种植园下面埋藏了许多金银财宝。”“它们藏在哪里?”儿子们迫不及待地问道“我会告诉你们的”老人说,“你们应当从地下把它挖出来”就在他要说出那个最关键的秘密之时,死神及时地带走了老人的灵魂,老人一命呜呼。求金心切终于打动了这三个懒惰的儿子,他们立刻在父亲留给他们的种植园里大肆挖掘起来。他们抡着镢头和铁铲挥汗如雨,最终把整个种植园的土地包括那些杂草丛生!荒芜了很久的地都翻整了一遍。这三个可怜的家伙认真仔细地在每一寸土块中搜寻,生怕让一点金子漏掉。结果大家都知道,他们当然并没有找到金子,但是让人欣慰的是他们找到的东西比金子更重要。因为他们发现了劳动,他们学会了工作!种植园的土地不就是最好的生金之地么?通过辛勤的播种劳作,他们获得了巨大的丰收,堆得满满的谷仓不就是父亲“埋藏”在种植园里的财宝么?这位明智的老父亲留给他的儿子们的岂止是金银财宝!那条宝贵建议中包含着比金银财宝更重要也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自己双手的劳动才是最大的财富。
4。在劳动中锻炼勤奋的品格。
劳动理应享有尊荣。因为我们的一切需要和欲求都要通过劳动才能得以满足。没有劳动,便没有人!没有生活!没有文明。简言之,没有劳动就没有一切。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人类在一切领域一切方面所铸就的伟大无不来源于劳动。只有从劳动中,人们才能获得作为人类文明传承之灵魂的知识,从而获得人类“飞向天堂的翅膀”最终实现人类的自我救赎和发展。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劳动披上了双重的面纱:一方面它代表着荣誉,另一方面却又是一种负担;一方面它接受着一种赞颂,另一方面却也意味着辛劳;一方面是一种快乐享受,另一方面却又似乎和受罪相伴;一方面它确实是一种不朽,另一方面却又似乎与贫困结伴。正是这样的矛盾又使得劳动作为生活法则本身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意义。
靠劳动来生存是最崇高的生活法则,只有那些缺乏崇高人生理想的人和纯洁生活目标而厌恶劳动的人才会对此发出抱怨。靠劳动来生活的法则正是上帝的神圣意志,同时也是出于发展我们的才智!开发我们的良好品性的需要。只有那些懒惰者的生命才是一片荒漠,除了满足自己的感官快乐之外,他们总是无所事事。这些无聊的懒鬼不仅对自己对别人都毫无用处,而且还总是满腹牢骚!贪得无厌而又悲惨透顶。对他们来说,活着就是一种负担,在所有悲惨的人中几乎没有比他们更悲惨和可耻的了。世界的前进几乎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所有在我们看来代表进步的东西,如文明!健康!繁荣乃至种植大麦到制造蒸汽机轮船;从衣领的缝制到“使整个世界为之陶醉的”雕刻艺术等等,无一不是依靠勤奋劳动和实干精神得来的。在这其中又有谁的贡献比的过勤俭的劳动人民呢?
人类的发展不能离开劳动,并且还需要勤奋劳动。不仅那些伟大的物质成果是由人们的辛勤劳动所创造的,而且那些包括美好思想在内的一切精神文明成果都是勤奋思考和劳动的结果。对于进步而言,劳动和勤奋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哪一个都不可或缺。例如那些最高贵而流传千古的诗歌,无一不是经过反复努力推敲和长期勤奋创造的成果。天才可以萌生伟大的思想,但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将其变为现实。失败的经历最能磨砺人的意志,也最能造就那些天才人物勤奋的品格。伟大的帕特农神庙是从泥巴小屋开始建起的;最后的审判也只是发端于沙滩上的胡涂乱画而已。对于想取得成功的个人来说更是这样:他们往往从失败开始努力,通过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勤奋努力,最终必然能够取得成功。
勤奋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它形成于我们品格的锻造过程中。劳动能使人生摆脱虚度而过的充实,勤奋则能让人获得更大成就并能给人以荣誉。古往今来,那些能够得以在文学!艺术!科学史上青史留名的最伟大的人,无一不具有勤奋的品格。也正是一代又一代来自各阶层的人们的勤奋努力,才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从而使我们的民族不断走向繁荣。
6。勤劳节俭铸就繁荣。
通过前面的论述,勤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显而易见了。如果不是劳动的改造和劳动成果所造就的文明,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技能的!艺术的!发明的!知识文化等精神方面的辉煌成就的世代积累,也许我们到现在都无法摆脱野蛮时代。辛勤劳动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正是劳动的积累塑造了世界的文明。财富是劳动创造的成果,勤俭是财富积累的条件。文明的成果要想源源不断的生成并得到汇聚,就只能依靠劳动者的勤劳节俭。换句话说,节俭是同文明一起诞生的,节俭铸就着文明也铸就着繁荣。进入文明时代一来尤其如此。因为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资本的产生,就离不开节俭的品质。众所周知,资本不外是劳动所积累的成果,节俭对资本家来说也格外重要,因为正是通过节俭他才能够把自己占有的劳动成果积累下来,并且又以此来支配更多的劳动并获得更多的收益。
但如前所述,节俭不是一种人的天然本能,而是一种通过后天习得的行为原则。这一原则的形成必须要以理性的自我克制为基础,首先就要克制那造物主赋予人的动物式本能和原始欲望,使之服从于自觉的理性和谨慎。同时还必须要学会为长远做准备,不仅为了眼前而工作,而且要为未来而努力。也只有不断通过节俭而使手中资本不断得到积累而不是将他们全部都花光,我们才能更有能力抵御不测,从而也把未来的繁荣牢牢掌控于自己手中。让我们听听爱德华?丁尼先生是怎么说的:在他看来“由理性赋予人的先见之明是同为未来作准备的义务分不开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节俭的美德,我们的意思都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知道,未来是不讲情面的,为未来作准备就是最大的美德。”多么深刻而准确的概括!
无论如何,勤俭总是值得颂扬的,而懒惰放纵则永远都是可耻的。但人们或许总是徘徊在这两者之间。正如一句西班牙谚语所说得:“天空是美好的,大地是美好的,唯一糟糕的东西是位于天空与大地之间的人。”懒惰曾经是习惯了努力工作和辛勤劳动是西班人最不能忍受的事情。但如今懒惰和骄傲却彻底的征服了他们,辛勤劳动和勤俭节约距离他们越来越远。他们不仅不再辛勤劳作甚至还以此为耻,最后的道德底线也失去了约束力:他们甚至不会因为乞讨而产生任何的愧疚感。那里的实际情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由于缺少精根细作,最富饶的土地几近荒芜,作物的产量已经不足以养活他的全部人口。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四处乞讨。例如在瓜达基维尔河沿岸一带,过去存在着曾一度多达12000个村庄如今已经锐减到不到800个,而且村民们也变成了大量的乞丐,那种悲惨景象可想而知。
由此可以看出,正是劳动本身在不觉间已经使社会发生了分化,社会日益分裂为相互对立的两大阶级,一部分是只顾眼前不懂勤俭而又挥霍浪费的流浪者阶级,他们最终沦为了无产者并且陷于新的困境之中;另一部分则是懂得克勤克俭并且时刻都会想到为将来精打细算的人,这些节俭者最终通过辛勤劳动和勤俭节约而转化为资本家。随着劳动成果的不断积累和手中资本的不断积聚,他们不断开辟出新的工作领域并且开始雇佣更多人来为他们工作。他们成了逐渐成为了世界的主宰者,而那些可怜的挥霍之徒就只能通过受雇于人来维持生计了。
勤俭的劳动人民继续着他们的创造。更多的房屋!仓库和工厂建立起来,更多更先进的机器投入到生产制造业之中,更多的煤矿!铁矿和铜矿等矿产资源被发现和开采利用,铁路!港口和码头投入到生产中从而把货物运送到世界各地。这样更多的资本用于造福社会,同时民族的繁荣也由此而造就。所有这一切正是勤俭的结果。反观那些挥霍浪费之徒,则可以看到,他们对世界的进步没有做出半点贡献而且他们自己也一事无成。不仅如此,每当遇到不测之灾时他们就不得不求助于他人或者是社会的救助。因为这些人也从不关心自己的资源和未来,因此又总是陷于困顿。这也注定了他们要成为勤俭者们的奴仆的可悲命运。因此也可以说,缺少了勤劳节俭的品性就注定了他只能始终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地位。因为任何的繁荣和成就都必须靠勤劳节俭来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