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浮生旧闻
书架
书页 | 目录
加书签

楔子
1290字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咚咚!咚!咚!

“小哥,能跟你打听下那浮生阁怎么走嘛?”

“诶哟,诶哟大娘诶,不带您这么吓人玩的,都四更天了您怎么还在外瞎溜达。”更夫李四惊魂未定的拍了拍心口,映着烛光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的老妇人,怀里抱着个蓝布包袱,衣衫褴褛的,看这面容怕是赶了不少路。

老妇人歉意的笑了笑,道了声对不起,继而问道“小哥,那你知道‘浮生阁’怎么走吗?”

“‘浮生阁’!”李四听到这声音表情有些不太自然,又看了看面前的老妇人直说:“诶哟,大娘,你就是来寻开心的吧,呶,你看这条街,那尽头处有亮光就是您要找的地儿。”李四说完又补充了句:“你是外乡人可能不知道,那地方太诡异,大白天那店门就没怎么开过,一到晚上,嘿,还就开门做生意了,里面的那光,一亮就是一整宿,还常常听到哭声,渗人的紧,我打更呀,都能避就避着走,都不敢大声吵着里面。大娘您要是没要紧事,还是找个地休息,明一早赶回去得了。”

“我就随便打听打听,多谢小哥了。”

“没事没事,不谢。”李四摆了摆手,拿着吃饭的家伙转身离去。

见李四走远,老妇人紧了紧手中的包袱,脚步急匆匆的往街尽头亮光处赶去。

偌大的浮生阁内,两边的架子上陈列着几排崭新的油灯。柜台上两旁点燃了两盏油灯,照亮着室内,一红衣女子站在柜台前,左手拨动着算盘,右手拿着一玉骨毛笔在账本上记着账。

‘嘎吱’,门被推开。

“是顾挽挽顾姑娘吗?”

“恩。”红衣女子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细观其容貌,容貌清秀但脸色略显苍白,在红衣的衬托下仍显得有些病态。

“顾姑娘,老妇承蒙贵人相告,说您这的‘尘丝引’可以让世人见到已故之人,老妇还望姑娘能予我些许。”老妇人便是之前问路之人,自知找对了地方,转身将门带上。

“贵人?他可曾说了我这的规矩?一段尘丝引,须一日之命,另需赠上百两金”

“不瞒姑娘,老身家境穷苦并没有百两金,贵人赠我一信物,姑娘且先看一看。”

老妇人从蓝色包袱中拿出了把折扇,递给了顾挽挽。顾挽挽打开折扇,一股异香扑鼻而来,折扇上画的只是一副普通的山水画,顾挽挽了然一笑,将扇子合上,收在了抽屉里。

“既是她介绍的,我便也不收您金银了。你且坐下稍等片刻。”说罢顾挽挽拿起盏油灯转身进了内堂。

一盏茶的时间,顾挽挽从内堂出来,手中拿着盏黑色龙形灯盏和红色木盒,取了根妇人的发丝,从木盒中取出一根黑色的灯芯与之发丝缠绕,将灯芯置于灯盏中。

“婆婆,点燃这灯,你就能见到情丝所牵引之人,,一段尘丝引燃一刻钟,一旦点燃不管结果如何,这一日命是没了的,用之前我还需要劝告你一句,若是他投胎了的话,即使点燃了这盏灯也是没用的,还有这木盒中的灯芯您便看着用吧。”

随着灯盏的点燃,浮生阁内慢慢萦绕着一股异香,老妇人面前慢慢浮现了一个身着盔甲的人,婆婆的眼眶已开始泛红,顾挽挽叹了声气,又是一情根深种之人,持起普通的灯盏,转身向内堂走去,走了两步,还是不由道了句:“婆婆,一段尘丝引,须一日之命,勿忘慎用。”叹了口气,进入了内堂,阖上了门。

那夜,很漫长,顾挽挽捧着书坐了一晚。到了今日,顾挽挽已记不清妇人的模样,但是却记得,那日第二天早上,浮生阁内已没有妇人的踪影,只剩满室的异香和那木盒内寥寥无几的尘丝引。

【推荐阅读】 一个死相凄惨的千年女尸,被考古人员挖出后,仍然冤魂未散。当天晚上便将考古实习生刘云送到了唐朝...... 点击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