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后期,人类已经掌握了到达冥王星的科技技术,同时了解到了更加遥远的宇宙信息。
到了22世纪,人类的科技经过再一次的快速发展,在掌握了宇宙间光速移动的技术后,更是踏便自身所在的银河星区内的所有星系群,向着临近星区探索,期间也遭遇了多种多样的外星文明。为了作为人类这唯一的一个群体,人类体系中的多个势力终于共同融合为一体,并与其他的外星种族,或武力或友好或交易的方式相处。
22世纪早期,人类开始探索天狼星区,在完成了其中外围两个星系的探索之后,一个名为:“爆裂公司”的大型外界设施施工公司,耗费了两代人的心血,建立起一个巨大的星门——一个从银河系通往天狼星系的跳跃隧道。
22世纪中期,人类已探索了天狼星区所有48个星系中的40个星系,在其中遇到了一个外星种族:Nomed。Nomed人的进化与人类很相似,只是脸部比较像猴子,他们其实是玛雅人所创造的种族。原本他们与人类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但是随着人类人口发展迅速,大量人口迁移天狼星区的星球,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过度开采,终于触怒了Nomed人,Nomed人对天狼星区内的人类联盟进行强大的进攻。
Nomed人的科技远远高与人类,但最终还是在人类的顽强反击下溃败。人类在与Nomed人的战斗之中也终于认识到过度开采的错误,从久联盟帝国中分离出来的一大部分人重新建立了不同思想的联盟,他们在经过剩余星系的探索中,意外的发现了玛雅人的发源之地——Colad星系的Garit星球。这里有着大量的玛雅人古代科技技术的遗址。
人类进入Garit星球后遭受到了现在居住着这个星球的但奇人的攻击,但是他们的科技并没有人类强大,被人类所击败了。人类了解到,但奇人是玛雅人在宇宙中发现的一个进化比较高级的种族,由于他们原本的星球即将泯灭所以被玛雅人迁徙到Garit星球上,因此他们将玛雅人称之为神。但奇人描述,遥远的古代,他们的神为了所谓的主神命令而离开了Garit星球,而至于所谓的主神和那个命令,就不得而知了。
人类将Garit星球做为了殖民地,但是并没有限制但奇人的发展。在之后的数十年间,但奇人在大海之中阴差阳错的发掘了玛雅的旧科技,从而大力研发,短短数年就控制了Garit星球。可惜由于他们自身体制的原因,虽然封锁了Garit星球对与外界的进出,但是没有方法全歼缩退至大陆的人类……
……
逐放者势力解释
逐放者势力是人类联盟在天狼星区中的一个势力。他们是各人类体系中被治罪流放的犯罪分子,逐放至位于天狼星区边缘几个星系的范围内。逐放刑罚是仅次与死一级罪的刑罚,被判逐放的人,将剥夺联盟身份,永久驱逐其他联盟势力星系,但会保留随身之物,并给予一定的通用能量晶币作为前往逐放星系的盘缠。(有许多地方会需要它们的,比如破财消灾、过路费、生活用费什么什么的……)
苍蓝钢铁
鲁米诺内设行星EXELIONXL:苍蓝钢铁
这原本指:诺亚方舟式太空堡垒内制造的第四代,作为光速宇宙内恒星间移动工具的特殊载具,代号CMS苍蓝。只是因为船长认为其作为团队第一艘宇宙战舰而自顾自的称呼它为“新鹦鹉螺”。
该战舰全长333.33M,总重量38000T,使用常温粒子湮灭引擎,巡航速度可到达99%光速。但因为其载荷的武器装备对于现代人类界来说实在是过于强大,所以被定为“超前级”超弩宇宙战舰,虽然它的正式名称是:苍蓝钢铁,但舰长却命名其为新鹦鹉螺号。
其特征是舰首留有巨大空洞,内部安置超强的超常温粒子泯灭式波动死光炮,舰身格局与超穹级战列舰雷同,后部舰尾安置有二台大型飞药弹发射器。
采用了被玛雅民族称作为EMR动力系统的超科技能量采集、蓄能及转换一体化装置:奥菲斯大型缩退炉,性能可靠,安全稳定。并拥有单独为其构造的特殊全动能机炮冷却装置、TYPE-98感应式弹药装填系统和各类弹药生产设备。
舰内配制的两台备用大型发电系统机构,能适应各型式能源与地势进行发电,能生产庞大的电能,同时由船员自定义配置下的NOMED体系巨大超电磁护盾,能抵挡非常猛烈的高负载程度的能量攻击,且相对其他同类护盾来说耗能相对来将会更加的少,而且舰体外的数层合金夹层也可以抵挡极其猛烈的能量及物理攻击。
舰船的内部空间,非常安全的存储保管着各型号弹药,同时舰尾内置机库可以安置十余架太空战机或者战斗机甲,并在舰体内部有完全自动化的自给系统,完全可以在宇宙之中不进入空间站自给数月之久。
指挥塔及二号舰桥两侧安置总20门20口径联装轻型光线炮,二号舰桥壁侧装配有60门内藏式TYPE-5Y8cm(短身管)自导镭射炮,四周甲板分布14门20口径三联装高角轻型光线炮,前后甲板装配有3门TYPE-98120口径150cm联装电子热线主炮及4门TYPE-3Y80口径120.5cm联装电子冷线副炮。布及全舰体表的YPE-986装战舰飞弹弹仓110门,前九后五总十四门鱼雷发射管,指挥塔两侧储电比例极其不协调的双球型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数据捕捉装置:“巨大复眼”激光发射器,单只复眼内嵌200门极小规模激光炮(24MM口径)整合两眼,总400门。
排除以上主控制系统领导的半自动式主战武器外,还有辅助程序下火控系统所领导的120口径三重加农炮4座、30口径25CM二联高角炮32座、25口径20CM二联速射炮24座、8倍76口径电磁炮4门、20口径三联装脉冲炮12门、盖特机炮8架、四联电击炮6门、28联式小型火箭发射台2座,二联高温粒子喷射器“炉心溶解”2座、甲板层大型导弹发射井4座。
防御系统下电磁静雾炮6门、电磁爆破线圈塔4座、RTE-M8R2二十七式电击枪2架。以及侦测用适应海陆空宇宙等各类高性能雷达扫描仪和高额超离子反重力推进器、常温纳粒子辅助推进装置、空间跳跃装置,同时适合潜海战役。安装高蓄能电源模板,一次蓄能,在不进行能量攻击的状态下,可达一个月不更换新能源。
这种威力恐怖的巨大宇宙战舰适合超长星际的大型宇宙战役,
是具有完全破坏力及压倒性的主战恐怖军事单位。
但是该单位却是不善于掩护战及对太空战机等高灵活性能单位的战斗的。弱点是合金夹层承受宇宙空间鱼雷攻击的承载能力较其他武器的伤害载荷相应更为偏低。
双子星乱斗枪械及模式介绍
双子星·乱枪
此武器是由白仪响的父亲白仪元希制作出来的,在元希战死之后转交到白仪响手中。左手枪名“乱斗”,是与右手枪“枪舞”对称制造的一组手枪。
它单枪仿制上纪元手枪:berettaelite。
枪身主体采用钬淬银所制作,钬淬锡银的硬度要比金刚石来的低上几分,但是在重量上却远轻与一般重金属,它有着所有金属中最高的能量防御性能,这种金属在Garit星球的开采量还是比较多的。
为了与枪身保持合理的重量平衡,握把采用了复合素材制作,更好的便于枪械的握取与射击。内部有着复杂但极度精细的磁导变更组件,组件特意为配合双子星的近距打击而采用了韧性极好的宵光刨雨石制作。这种材料有着很好的弹力恢复能力,在强大的碰撞打击下,也不会使枪械的精度产生大幅度的偏差。
控制程序是采用了市场上不曾见过的独特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元希先生并没有留下什么介绍,但是使用起来简单方便。枪械利用核心能量晶块驱动,在没有能源情况下默认切换标准火药模式,使用实体火药弹。
重0.93KG,长211MM,弹匣采用双排储备供弹方式,容量为20发,可以装填各种类11.43×23MM规格手枪能量弹和实体弹,理论射击距离1500M,有效杀伤距离700M,初射速度1280英尺每秒。
可以通过更变那些内部的独特磁导组件机构以达到更改武器的开火模式以及弹药形式,同时可以通过装填添加剂来改变能量弹的性质或者直接装填属性能量弹药。
开火模式——这是双子星的一系列发射模式的称谓。在使用实体火药弹的情况下,只适用部分的模式更改;在使用能量性质弹药情况下,全部模式适用。
标准:普通模式——双子星一般情况下的标准模式,只是使用11.43×23MM规格的各形式能量弹或者实体火药弹的半自动射击方式。
速效:激射模式——双子星内部组件进行适当的充电运作,提高撞针运作频率,但同时减弱撞击威力,便于双子星进行超高频率的连续攻击的同时以免使撞针系统超负荷运行,撞针系统在射击时对子弹进行微弱的磁能加速,保证子弹在射击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在一定距离中保持常规杀伤性能。
游走:移射模式——精调整枪体内部的电磁波动频率,同时使发射的子弹附带稳定的电流,可以强化子弹飞行的稳定性以及弹道补正,加强了移动时的射击精准性和后坐力,但是威力也相应减弱。
定位:引导模式——将已经上膛完成的子弹填充电磁,这股电磁流会围绕子弹高速运动,使子弹产生一定的磁性,可以将一定范围内的子弹吸附过去,从而改变其他子弹的运动轨迹使四散的子弹合围同一目标点。
碎片:散射模式——将每一粒子弹进行磁能爆破,然后用微电流吸附碎片,使子弹在射击后,脱离枪口时发生碎裂,产生大约7~25片大小不等的菱角碎片,射击距离预计缩短为普通模式下的1/3。每片碎片的伤害预计为普通模式下的30%~45%。该模式不适用在实体火药弹药的使用情况下。
全弹:齐射模式——将半自动射击模式更改成多发点射模式,在扣动扳机后双子星将自行连续发射复数子弹,但该模式并不只是一般的点射模式,在前一发子弹射击之后都会给下一发子弹进行比前一发子弹强一级的磁能加速,使后续的子弹在射击之后追赶上先前的子弹,造成同一时间的多点打击效果。
流矢:狙击模式——通过电磁组件进行磁能加速,在射击后能够增加弹药的射击距离、冲击力和飞行速度。
炎狱:支援模式——通过输入在双子星内部设定好的开火程序,通过声控、遥控、感应使枪体自行攻击,同时利用双子星内部的蓄电装置为能量弹或者实体火药弹充电,增加弹药的冲击力和威力以及开火产生的后坐力和反震力,使其被抛于空中时对地面的压制攻击。
自动:连射模式——将半自动射击模式切换到全自动射击模式,同时内部磁能组件进行电磁充能,利用磁能推进来代替大部分的撞针打击,用来保护全自动模式下的撞针组件。该模式虽然类似激射模式,但是威力比激射模式要下降许多,但是射速却又更加的快速。
弹药模式——顾名思义,这是更改子弹攻击性能的模式。弹药模式的更改只适用于使用能量性质弹药的情况下。
标准:普通模式——不附加任何性质改变,单纯发射装填子弹的常规模式。
空爆:指令模式——先通过双子星内部组件使子弹的能量变的混乱,然后同时又在弹药上包裹一层休眠状态的稳定电流层。当通过使用者的特定命令就会使枪体内部的组件发动一场半径10米的电磁雷暴圈,使范围内的带电弹药产生强烈的电磁波动,产生小规模的电磁爆炸攻击。
折射:跳弹模式——在弹药表层添加流动性导电,加强跳弹的弹跳能力,略微增强弹药的冲击力,使弹药在非正面攻击物体时、攻击硬性物体时产生折射弹跳效果。
霰弹:分裂模式——将每一发子弹在射击前,利用枪膛内的电磁裂变组件经行内部分裂,使子弹在枪管内生成9发小弹头,射击距离缩短为普通模式下的1/2,每发弹头的杀伤力预计为普通模式下的40%。
火药:爆裂模式——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火药爆炸,而是通过双子星内部组件的充电,而在弹药上包裹一层极其不稳定的电流层。当子弹撞击物体就会产生强烈的电磁波动,看上去就像是产生了小规模的爆炸攻击。
空爆:指令模式——通过双子星内部组件的充电,而在弹药上包裹一层休眠状态的稳定电流层。当通过使用者的特定命令就会使枪体内部的组件发动一场半径10米的电磁雷暴圈,使范围内的带电弹药产生强烈的电磁波动,产生小规模的电磁爆炸攻击。
组合模式——通过“乱斗”的正极以及“枪舞”的副极组件组合使用的攻击模式。组合模式可以配合开火模式与弹药模式使用,使用时根据其他附带模式的需求来限定子弹类型的使用。
组合模式:烟声——通过双枪正负极的牵引,产生电磁静场,通过静场内的电离牵引子弹,强行将每粒子弹的冲击力、伤害拉升到预计弹药威力的300%,但是子弹离开电磁雾场后就不附带任何的冲击力道。
组合模式:枪鹰——利用选定的程序,通过改变双枪正负极电磁场的相互牵引和排斥来起到改变双枪的回旋轨迹、攻击角度、运动时间以及飞行速度的目的,有多种攻击效果。
组合模式:屠戮——通过双枪两极的电磁效应,加强了枪体内部的电极流动,稳定枪身的性能,保证一定时间内枪体内部组件在超负载运作下的精准性与灵敏度,避免搏击的碰撞、连续开火和较高频率射击引起的射击不稳,卡弹、走火甚至撞针失效等故障。同时通过电极流动从而强化射击距离和一定的弹药冲击力以及飞行速度。
组合模式:迫月——双枪进入同步射击模式,并分别附带正、负极电流,使子弹在射击之后相互旋转缠绕飞行,通过相互电极影响,在射击距离、飞行速度以及威力上都大幅度增强。该模式拥有强大的命中精准度,由于子弹相互牵引,天气与重力等因素对射击的影响微乎其微。
组合模式:摧毁——双枪在子弹上膛时,通过内部组件的电击将子弹的能量或者火药活性化并且充电,然后在子弹表面包裹不稳定电流层,使子弹在射击命中目标后,产生剧烈的电磁爆破。该模式可以说是爆裂模式的强化增幅版。
组合模式:崩环——通过同极的排斥,使双枪在被抛甩出去后,围绕使用者作旋转扩张的飞行运动规矩,同时自动连续射击。在发射最后一枚子弹后改变电极性质为异极,同时借助子弹的后坐力使双枪反向作旋转缩合运动,返回使用者身边。
组合模式:烽雨——在头顶斜角度的天空中扩散金属粉末,然后利用双枪电机对金属粉末产生正极电磁场,形成静雾层,同时对子弹附带同极电流,然后对静雾层发射复数子弹,使子弹在接近静雾后作折射排斥加速,对下方目标造成强力垂空中打击。
【推荐阅读】 一个死相凄惨的千年女尸,被考古人员挖出后,仍然冤魂未散。当天晚上便将考古实习生刘云送到了唐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