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三叔病故,村民们闻后大都愣怔片刻旋即转于漠然。一因他是孤老头,无后代;二因他脾性孤僻,人缘不太好。村民小组长新民悲痛之中在积极筹划料理老人后事。他心中有数,大家的漠然态度很快会沸然起来的。他挨家动员人去帮忙,并下命令似地道:“不去者后果自负!”此话也真凑效,几乎每家都去了人,挤满了他一间厅屋。这时有人轻轻嘀咕:“一个孤老头子,随便找几个人草草埋了完事。干吗全村人都劳驾完了?”也有深谙世故的人劝道:“大家去尽点责任也好,人和人一起活一场也真不容易。他孤了可怜,我们又何必看贱了他,何况他也有很多好的德行。”于是大家都点头,此话也是。
孤三叔也享过一段日子的天伦之乐。他讨过老婆,生有一男一女,都上学了。那年夏天,兄妹放学回家,过河时竹筏被忽然而来的洪水冲走。他老婆经不起从天而降的沉重打击,疯了。有一天说着要去找她的儿女,跳进河里也淹死了。三叔呢,一个活脱开朗的热血汉子,也蔫了,并渐渐变得沉默寡言起来,脾气孤僻古怪起来。因此不合群,人缘自然不好。
光阴荏苒。到了八十年代初搞责任制时,几个人争着要承包生产队的鱼塘。三叔也嚷嚷着要。有人说道:“你孤老头一个……”“什么?你欺我孤?你……”人家话未说完他便暴跳如雷地大吼起来,接着睁圆一双血红的眼睛,攥紧两个冒火的拳头。伤疤最怕被人抓破,痛脚最怕被人打着——他几乎失去了理智,差点没动武打人。见那架式,大家都怕他,只好把那有七八亩宽的鱼塘让给他承包。那时他虽年近花甲,但身架骨子还很硬朗。他一年到头默默地扑在鱼塘上。每年放养七八千尾鲤鱼鲩鱼。山边路上牛屎多,田边洼地水草多,河中潭底水藻多,他塘里一天也未缺过鱼食料。估算他每年收入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他有钱,可谁也不知他放在哪里,更没人敢问他打算如何花销这些钱。谁要打主意向他借几个钱用用,你发梦!又因这些,自然又引起村里人们七七八八的议论。
他孤僻古怪得有时做事又太过份了些。如有一年七月间,后生仔阿礼因口馋想吃甜酸鱼,便半夜去他鱼塘偷钓了两条小小的鲤鱼。被发现后挨了他两大巴掌不算,还口口声声要抓他进监牢。事情本不大,可阿礼的名声却给搞得臭臭的。阿礼恨死了他,几次酝酿要报复,要投毒进塘闹死他的鱼……
孤三叔因终年常在水里浸泡,受不了风寒,两年前便患了风湿性心脏病。今秋卖了鱼,他就不时咯血。挨到冬初,便去了。
见到底来了这么多人,村民小组长新民心里涌起一阵激动。他开言道:“各位叔伯兄弟,婶娘嫂子,请大家来,是想把这场丧事办好,办得热烈,比以往任何人都热烈。大家都说他性情孤僻,却不知道他思想十分活跃;大家只见到冰冷无情的外表,却不知道他有一颗火热滚烫的心。”说到这里,新民声音哽咽,眼眶里溢满了泪水,“有句话叫‘盖棺定论’,好像用于大人物的。我们平民百姓用不用得我不知道,反正我提出来,由大家给他定吧!他临终前交给我一张字条——官话叫‘遗嘱’吧!下面和大家念念:
各位父老乡亲:生前我不好,得罪了一些人。特别是阿礼。那时只想把事情闹大点,免得以后再出现这样的事。请大家原谅!请阿礼原谅!
我争着承包那张鱼塘,事出有因:想努力挣点积点钱,争取在村外那河上架一条桥。架不了钢筋水泥桥,架条铁索桥也好。隔河如隔世啊!有了桥,好让孩子们安安全全去读书,把学问带回来;有了桥,好让我们山里的宝物运出去,把富字带进来,带进我们山村的家家户户。我的存折里有十万八千多元;全部捐献给村里架桥用。”
念到这里,新民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存折,向人们抖了抖。又接着念道:
“父老乡亲们,请把我埋在村后的山顶上。让我天天看着那条桥,天天看着大家!拜托了!”
新民念完,早已泪满双腮。村民们先有人轻轻抽泣,接着哭声四起,哀声恸地……“咚咚……”死者的棺木板被碰得山响——只见阿礼的额头起了一个大泡——他泪声泪气地边磕头边咕嘟着听不清的忏悔话……
【推荐阅读】 一个死相凄惨的千年女尸,被考古人员挖出后,仍然冤魂未散。当天晚上便将考古实习生刘云送到了唐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