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不该说时要沉默
日常生活中常听说:“寒从脚起,祸从口出。”、“沉默是金”等生活哲理、名言。这些话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反应我国传统文化经常教导人要“慎言。”当说则说,不该说沉默。因为话说多了,说得不恰当,容易出错,还容易得罪人。甚至招来横祸,带来灾难。中国还有一句更经典的古话,总结得更妙更绝:“言多必失!”
古时候,有一位叫张道的人,生了一个儿子,特意邀请四位朋友来家里吃饭喝酒庆贺。三位朋友准时到了,还没有一位朋友一直未来。
饭菜都好了,再不吃就凉了,那时没有电话,张道也不知啥原因,心里有点急,就随口说了一句:“急死人啦!该来怎么还不来呢?”
三位朋友中有一位听了很不高兴,站起来对张道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有,意思说我们不该来了,我走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没有想到一位朋友没有来,却把来了的一位朋友气走了,张道更急,又冒出了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在座的两位朋友中又有一位朋友们生气地说:“按你这么说,该走的是我们了啦,好,我走。”说完这位朋友掉头就走。
又把朋友气走了,张道这时急着像热锅里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那位朋友与张道交情较好,就劝他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要注意一下你说话。”
张生很无奈地说:“他们都误会,我不是说他们了。”
最后这位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陡变道:“你不是说他们,那意思说我了?真是莫名其妙,有什么了不起了。”说完,黑着脸走了。
这故事中的张道,并不是有意把朋友气走,只是在说话技巧上,慌不择言,没有冷静地思考自己说出来的话,会对朋友产生什么影响,这也叫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还有一点中国的字、词、句等有多种意思,多种解释,有时说话的语调、轻重、停顿等不同意思就不同了。就有不同理解了。中国还有两个词语:“指桑骂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经常说出这样的话很容易得罪人,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不便。
无论在什么时候,说话之前都要在脑海里酝酿一下或在心里打一下腹稿。主要是思考三点:一、说出该话的目的,能起到什么作用,二、此话该不该说,三、此话让对方听到或其他人听到会有何感想。一般人说话时只注意到自己说话目的。很少考虑听到该话的人的感受。以上面的故事为例。张道只注意到自己所说的话,没有去考虑自己所说的话会给在座的朋友带来的影响。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一样的错误,导致来了的三个朋友全部走光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有的人因心情郁闷或无聊时,与一些朋友、同事、同学、邻居等熟悉人或半生半熟的人聊天时把一些不该说的话说出去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些不该说的话竟然在某一天传到当事人耳朵中去了,引发了不少的麻烦或发生不痛快的事。甚至还有些粗心或健忘的人,还以为自己从没有说过。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祸从口出、灾从天降。”
好几年前,笔者还在县城读高中时,有一天在学校附近遇到我初中时关系最好的同学左荣。由于两三年不见,偶然相遇,两人有说不完的话,于是我请他到县城一湘菜馆吃饭,吃饭时就聊起我们初中毕业之后分开的情况。他说他中考落榜没有复读,老爸要他回老家务农,在家种了一年田,他老爸就给他找了一个老婆,并告诉我他老婆就是我同村王大华老婆的妹妹。当我听左荣说他老婆就是王大华老婆的妹妹很吃惊,王大华老婆我太熟悉了。她家就在我家斜对面。每个周末我回家,我几乎都能看见她与老公王大华吵吵闹闹。觉得那女的像泼妇。那时我年轻不懂事,就口无遮拦把王大华老婆在家的吵架一些情况说给我同学左荣听。当时我见他只是听也没有说啥,就没有在意。谁知左荣回家不久就离婚了。后来王大华老婆跑到我家来问我为啥把她家的私事的告诉她妹夫(即我同学左荣),她妹夫说她妹妹像她姐一样是一位泼妇,因此要离婚。当即她把我骂了一顿,并同时责怪我父母没有教育好我,乱说人家的私事。王大华老婆走了之后,我父母又把我恨恨批评了一顿。说人家的婚姻大事就被我几句不该说的话断送了。从这事之后,我吸取教训,再也敢在熟人面前说别人的坏话或不是。
笔者多年人生经验总结,当某人不在场时,对他人说三道四,这是破坏群体和谐的禁忌。虽然言者未必怀有恶意,但听者有谁能肯定呢?由于谈论一个不在场的人,言论很容易出格,即使一字不变。传到当事人耳里,他听了也绝不会舒服。
更何况这些背后的对一个人的议论,传来传去常常在无形中被夸大变形。尽管传话的人可能并无恶意,但一旦被当事听后,那滋味,那份感受又会怎么样呢?
第二节:该说时必说
当然,为了防止祸从口出,我们提倡不当说就不要说,保持沉默。但也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要说。为了交流,为了沟通,为了说服,甚至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利益。我们要说的还是要说,而且理直气壮,而不是遮遮掩掩不好意思说,不过说话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语气或地点、时间等
在广东江门有一家大型的制衣公司,在春节展销会之前,公司为了设计更多新款成品衣参加展销会,公司设计人员不够,就委托某大型猎头公司花高价招聘了三位高级设计师开发新产品。展销会结束之后,公司就没有很多新产品开发;另一方面展销会参展不太成功,没有拿到多少新订单;加上新招来的设计师工资待遇比较高。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决定辞退那三位新来不久的设计师……
一天上午,三位设计师正在聚精会神地开发一款新产品。忽然接到人力资源中心行政部的电话,通知他们三个去行政办公室。当他们三人来行政办公室,行政部的张经理坐在转动椅上递给他们每个一份辞退书。当他们接过辞退书,看了一眼辞退原因,不由得吃了一惊,只见辞退原因一栏中写着:试用不合格。
张经理看着他们三个吃惊的地样子,就知道他们有点意外,还未等他们开口说话就先笑了笑说:“三位小伙子,不要激动,我知道你们很意外,这是公司决策的结果。”
一位叫王志杰的小伙子早就有点忍不住了,他也懂一点劳动法先说话了:“刘经理,我们来公司也有一二个月了,展销会上那么多新产品都是我们三个开发设计的,还有试问我们公司的产品在开发设计技术上有那一款我们不会呢?,你们竟说我们试用不合格,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但你们没有过试用期,我们有权力不用你们?”张经理见这小伙子好象有点不好对负,收起笑脸道。
“像我们这样高级设计师一般不要试用期,就是为了适合应新环境,我们最多一个月试用期。而我们已上了快二个月的班了。怎么还是试用期呢?”另一名叫李洪斌设计师的接着道。
“不管你们自己认为要不要试用还是认为一个月试用期。在我们公司一律三个月试用期,所以你没有满三个月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关系。”张经理理直气壮地说。
“根据新劳动法规定公司主动辞退我们,要多补一个月薪水给我们”还有一位名叫赵鹏的设计师道。
“你还讲劳动法呀?我们公司这么大,在江门的关系,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公司解雇人从没有补一个月工资的做法。”张经理大声地道。
“公司要裁人不是这样做法,如果你们不讲道理,不依法办事,我们只有走法律程序,你不要说我们撕破脸面反脸不认人哦。”三位设计师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你们谁说我们不讲道理呀?不依法办事呀?”这时人力资源总监何总推开门走进来笑了笑说。
“要我们时就招聘进来,不要时就这样一脚把我们踢出厂。你们这时讲道理吗?”王志杰看着刚进来的何总道。
“呵呵,小伙子,刚才你们与张经理在这里争,我在外面也听到了。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但你们也要理解公司的难处,公司不是有意解雇你,由于公司现在没啥订单效益不太好要裁人,再说你们设计部新开发的产品不多,不需要那么多人,你们在这里是人才浪费,公司要开你们工资也是划不来,不如让你早点离开对你们对公司双方都有利,不是更好吗?”何总坐在他们三个对面道。
“但你们不能这样让我们走呀?按劳动法补我们一个月工资。”三位设计师见何总这么一解释,心里稍为平行点,但觉得还是吃亏,故还提出要补一个月工资。
“按劳动法规定要补你们一个月工资没有错,但现在公司有几家能按劳动法?我们公司开厂以来解雇人没有要补一个月工资的规定,你们不能破这个例的。”何总沉默了一会儿道,“再说我们公司这么大,我们老板在本地的人脉关系你们三个打工仔能告得动吗?”
“告不动,我们也要试试看,我们不相信国家的法律没有一点作用。”三个人还是口气很硬。
“呵呵,小伙子们,不要冲动。我也是打工的,理解你们的心情,这样吧,我在老板面前为你们争取补一个星期工资,你也不要闹了。大家好聚好散,不要伤了和气。说不定我们以后还会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何总放低声音道,其实何总作为人力资源总监他不是不懂劳动法,万一这三位小伙子去劳动仲裁起诉,先不说他们官司能否打赢,最后让老板知道了,影响不好,还认为他作为人资源中心总监办事不得力,故先作一点让步,想尽量协商解结此事。
“何总,既然你做了一些让步,我们也退一步,我们也不说给我们每个人补一个月工资,给我们每个人补半个月工资。”王志杰与身边另外两位设计师商量了一会儿道,其实他们三个一起考虑争取补一个月工资是有点难,即使通过法律程序争取到公司补了一个月工资,那至少要等半年左右时间,他们要在江门租房子来回地跑。既浪费了时间,也要花钱,人又累划不来,于是一起讨论协商如果公司能补半个月也就算了。
“这我不好做主哦,这钱不是我的,希望你们理解。”何总还是不愿意的样子。
“如果公司只补一星期工资,那还是没得商量了,我们还要是按法律程序起诉。”三个人口气强硬道。
何总沉思了一会儿道。那等老板回来商量一下再回复你们吧。
三天后,何总再次把他们三个叫进办公室,公司同意多付半个月工资给他们三个人。
通过这则劳资纠纷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三位设计师畏畏缩缩不敢主动找公司要补偿。不该说则说,并再三坚持正确的主张。他们三个很可能就像别的解雇的同事一样只拿本分的工资,那个半个月补偿就不可能有了。故在生活中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该说的一定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