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还要为自己的亲人、朋友,甚至是不认识的人而活,为这个社会而活。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履行的职责。也许对一些人来说,生活是痛苦的;而对另一些人来说,生活又是快乐的。但最有价值的生活莫过于那种能在每一项美好的事业中,都尽心尽力、脚踏实地做一些能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希望和益处的工作的生活,而绝不是那种沽名钓誉的,只追求自我享乐的生活。
海尔洛克勒曾说过,我们每一个人就像一个圆心,周围被许多的同心圆所环绕着。挨着圆心最近的那一圈是由父母、妻子和孩子组成的,第二层圈是由各种亲朋好友组成的,然后是所属族群的同胞,最后是与整个人类的这种种族关系。
当然,职责并没有固定的范围。它存在于生命的每个角落。尽管我们无法选择过一种怎样的生活,但我们却能选择去履行那些无处不在的职责。不惜一切代价地遵从职责的召唤,这是最高尚的文明生活的本质体现。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伟大的事业都值得人们去追求,去为之努力,为之神往,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
但要想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做到始终如一,并坚定地履行我们对上帝和对人类的职责,这就需要我们激发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其实上帝早已把一切给了我们。正是上帝那至高无上的意志引领和指导着我们,使我们能正确区分是非、善恶、美丑和好坏,使我们懂得真正的良知是什么。也这些这些良知使得我们在今生履行对人类的责任,在来世履行对上帝的责任。
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把责任这一概念同士兵的职责联系起来。记得在1800年,有一位异教徒卫兵在庞培古城中因履行职责而死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当时,在庞培古城附近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庞培古城很快就被火山灰淹没,人们都在仓皇逃命,只有他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那是他的职责。他被安排守卫那个地方,就已无退缩之意。最后,他因吸入火山灰中过多的硫化气体窒息而死。他是一位真正的士兵,尽管他的身体早已化作了灰尘,但他的精神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今天,我们依然能在那不勒斯的巴尔波尼可博物馆中看到这位士兵曾经使用过的头盔、长矛和胸铠。
这位战士出色地完成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恭敬地服从职责的召唤,即服从父母、服从上级等的召唤,这也是值得每个希望自己品行正直的人认真学习的。而且,我们应该从小就养成听从责任召唤的习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职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带有一种纯粹的强制性,这就往往使得人们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忘却自身的存在。这种忘我精神是职责的核心所在。它要求我们在尽职尽责的过程中能集中精力,不瞻前顾后,也不患得患失,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职责。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外的一个例子吧。发生在1852年2月27日的“伯克哈德”号船只的失事事件,可以说是谱写了一曲19世纪英勇战士们壮丽的生死之歌。当该船缓缓沉人大海的波涛之下时,威灵顿公爵正在参加英国皇家学会的一个宴会。船只失事的消息传到英国时,麦考雷说道:“我注意到(美国当时的部长劳伦斯先生也这么认为),在公爵对他死去的士兵的颂词中,总是谈到他们的纪律性和服从,根本就没有提到‘勇敢’一词。我想,在他看来,勇气已被视作一个当然的东西了。”